在白皮书中,比特币被描述为“电子现金”。中本聪形容其系统是一个“电子支付”系统,可以解决“互联网贸易”中所固有的问题。
时至今日,比特币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涨幅最高也达到了42000美元,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如今的比特币距离“电子现金”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显然,大多数比特币交易都与投资有关,而与商用无关。
可以说,中本聪对于比特币的愿景几乎没有实现。
2008年,相信所有人都记得这个可怕的年份,在全球化日益形成的21世纪,从美国发起的金融海啸在全世界都引发了严重的金融灾难。在这场灾难中,许多金融机构、银行都受到了冲击。
在第一个区块中,中本聪就留下了这样一句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猜测,中本聪创造比特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认为目前的法币体系并不合理。
比特币保护平民财富不被通货膨胀掠夺,捍卫私人财产不受暴力侵犯,实现了价值的自由流通,让天下没有难付的钱,拉近了全世界人民的经济距离,给了世界一种公正客观的超主权自由货币,限制了滥发法币的政府,剥夺了暴政的权威,打破了霸权的金融封锁,带给了人类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用数学和代码的法治,代替了依靠权力的人治。
但是,现实的走向真的如此吗?
比特币最大的问题是筹码的事实上的集中化,跟五千年来王朝末期的土地兼并没有区别。
其被发明时的使命就是进行交易,在比特币白皮书中给它下了比较准备的定义:“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货币失去流动性便没有意义,所以比特币还不是货币。但是失去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失去价值。
不管是比特币也好,还是传统金融市场也好,财富寡头化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根据报告称,全球97%的比特币正被4%的比特币地址所持有,超过2400个钱包拥有1000个 BTC或更多,意味着“不论他们是个人还是交易所,意味着游戏中的少数关键玩家可以对整个比特币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而传统金融有这么一句话,全球一半的财富掌握在全球最富的1%人手上一样,游戏的规则和走向都由这些金字塔顶端的人控制的。
其实这个规律就是传统金融市场带来的问题,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现实社会也是如此。比特币是否也是这样呢?从目前来看确实是这样。
以上只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